当前位置:1818小说网>历史小说>清末英雄> 第十五章 糖葫芦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五章 糖葫芦串(2 / 2)

而以情报局判断的战时美国最大造舰能力计,中日航母产量将处于绝对优势即便美国人排除一切干扰,二十个大型船坞和五十个中型船坞全用于建造航母编队,按照建造工期计算,二十个大型船坞每年可下水舰队级航母十三艘,剩余五十个中型船坞中,一半造各式巡洋舰、另一半造轻型航母,以舰载机数量算,每年下水二十五艘轻型航母也就相当于八艘舰队级航母,此与大型船坞的产量相加也仅仅是二十二艘,少于中日两国的产量。

当然,这里没去算美国人数以百计由商船改造的二十节护航航母,但这些护航航母在舰队决战中是不是有用还要打个问号。并且,如果中日占了先手,美国被误导的船坞里塞了不少战列舰,同时她前面两年造船业达不到最优效率以一战的情况判断,这是极有可能的,当时美国造的商船到大战结束后才大规模下水,最后再是前期交锋中己方占有若干优势,作为战胜方积累了一定的数量优势,这些因素加成下,中日有非常大的胜利可能。

唯一的例外就是飞机!造舰方面美国人被船坞限制死,有钱没处花,但飞机厂和汽车厂是同构的,虽然在浩瀚的太平洋上,飞机再多没有航母也是抓瞎,可要是美国人在动机技术上越中日,比如中日航空动机最大输出是两千马力,美国人动机马力输出三四千马力

总参谋部是出怪才的地方,做出的对美、对苏战争方案有很多,但中国不是德国。美国不是法国,没办法复制德国一战时的先法国后俄国的施利芬计划,因此贝寿同等人做梦都想了解俄国的战争意图。

在说完照相卫星对俄价值后,待沉思的杨锐过神来。贝寿同又道“先生,照相卫星不但对6军有用,对海军也是有用的。航母决战时最要紧的不就是现敌航母方位吗?如果照相卫星能事先现敌航母编队,那我军就能掌握先优势。即便到时没办法造进行隐蔽,也能打敌舰一个措手不及啊!”

贝寿同说的杨锐越来心动了。不过他对贝寿同说的那种照相卫星也了解,是以当即反驳道“你可别忘记了,照相卫星可不是实时反馈的,等你拍完照、胶卷扔下来,洗好都什么什么时候了”

杨锐说着说着就恍惚了,他记得神州五号还是神州几号,飞船在近地轨道绕地球一圈也就九十分钟,而从准备返航到着6也就半个小时不到。真要扔胶卷下来,那就还要有地面人员接收胶卷和冲印相片的时间。前者时间未知,但后者根据经验普通照相馆加钱的话一小时就能搞定。另外。如果卫星是从东往西飞的话,即对准太平洋上拍照,飞到台湾以及菲律宾、南海上空丢下胶卷,这样绕地球的九十分钟也省了,所有时间加起来也许只在两三个小时之内

“妈了个巴子的!”杨锐低骂了一句。他如此,贝寿同却没有听到,他只是接着道“即便时间上间隔太大,无助于舰队指挥官实时做出判断,但对潜艇的狼群战术也是极为有益的啊。商船度慢,航线也稳定。即便第二天”

“如果一切正常的话,舰队指挥官是用得着这些照片的。”杨锐开口道。“三小时计算,即使是全航行,舰队也只能走出一百六十公里。但是”他沉吟了一下道,“还有有几个问题要解决,第一,整个系统要稳定无误,胶卷要准确的落下来;第二,照片的精度要能现美方舰队。最少要能分辨两百多米的航空母舰;第三,照片上摄入的范围有限,必须是几颗平行的卫星同时拍照才能覆盖整片海域;第四,从接收照片到清洗照片,到最后判读照片,都要非常快,他们越是快,舰队指挥官需要搜索的范围就越小;第五”

杨锐忽然想到了一个似乎难以解决的问题,他站起身遗憾道“大海茫茫,它不可能和6地一样有许多地标性物体,即便我们拍到了美国航母舰队,可又怎么确定他在什么位置呢?”

“先生,这这应该不是问题吧。如果卫星的轨道稳定,那么它拍摄的海域应该是一块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带状海域。我们可以从日本到菲律宾设置一条南北走向的标识物,让卫星在结束摄像前将这些标识物拍下,那就能判定这块带状海域的纬度了。”贝寿同也站起来急道。“还有,如果从美洲大6就开始拍照,那我们可以通过美洲大6上的标识物判断纬度,通过拍照的间隔、也就是照片的张数判断经度。”

“嗯。”杨锐又坐下了,他上一支烟,吸了一口后再道,“可这又要花多少钱呢?”

不当家不知油盐贵,见杨锐心疼起钱,贝寿同这可就没办法了,他也不懂把照相机送上去要花多少钱。“先生,刚才介绍的时候,钱博士不是说丙型火箭最高能射到一百四十公里的高空吗?我们加燃料,能飞到两百公里高吗?”

“呵呵,你以为是开汽车啊,加燃料就加燃料?”杨锐也抛给他一支烟,“而且那是空射高度。你照相机没重量啊?卫星没重量啊?这里最少要半吨一吨的。要射卫星,最少要丁型火箭才行。现在丁型不成熟要重新设计,还要二十多次试射”

杨锐还没说完,贝寿同就纠正道“先生,钱博士是说一共要二十多次试射,现在已进行了九次,每年试射四次的话,三年后就可以定型。如果卫星仅仅是一吨重,它还可以造小一些,保证卫星到两百公里就成,这能省不少钱吧?”

“那估计也要一千万一颗。”杨锐也搞不清这拍照卫星到底要多少钱,其实对比二战后的币值,以及二战后的类似计划,他这价格还是估高了。“再说近地轨道转不了几天就要掉下来,也就是,卫星很可能是一次性的,只能用个两三天。”

“两三天也不怕,每次决战用九颗,也仅仅是一艘航母的造价。如果能料敌于先,还能知道对方舰队有多少艘航母、如何布置,海军肯定会出这笔钱!”贝寿同挥拳道,如同一个嘴馋糖葫芦串的娃娃。(未完待续。)

◆最新本书更新地址请百度搜索一下 来. 即可获得本书的最新章节观看.◆

</dv>

<!-- 代码开始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