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818小说网>历史小说>东晋唐王> 第四百五十六章 积聚实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五十六章 积聚实力(2 / 2)

“附近这些地方倒是比较好办,随着咱们对于各地道路的整修,官府的完善,相信会有许多的百姓们愿意迁移到附近郡县去的。只不过,附近郡县终究还是比较小,时间一长的话,必然也会人满为患。若是从长远考虑的话,还是得让大家都迁移到远一点的地方去。比如说陇西金城西平这些地方,本来就缺少百姓,只要百姓一多的话,对于咱们控制各地也有很大的好处!”徐夫子考虑了一下之后,建议道。

相信在这样的区别之下,那些百姓们自己会好好考虑清楚的。毕竟,在华山军的治下,入籍与不入籍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所以说,将百姓们迁移到这些地方去,应该会是一个让他们可以勉qiáng接受的做法。当然,这种事情李信也不会去qiáng迫他们,给他们两个选择,要么入籍迁移,要么就不入籍。

相比之下,关中周围的这些地方虽然距离长安是远了一点,但条件上来说的话,其实也不算差。相对于雁门陇西等地而言,距离关中算是很近了。

但地方就这么大,不可能挤得下所有人。如此一来,除非你是有祖籍文书在,否则的话,就只能够按先来后到的原则,慢慢排队去了。如今关中的地都分完了,那就只能向外扩散。

人都想住在好的地方,谁也不愿意去艰苦的地方生存。很明显,关中之地乃是最繁华之所,但凡是进入境内的百姓们,谁不希望能够住在这个帝都之地呢。

“嗯,这样吧!从现在开始,关中各地停止分地,还有,禁止新土地的开垦之事。日后以关中为中心,将新入境内落籍的百姓给引导到周围地区去。由近及远,先从最近的河东、平阳、安定、北地郡等地开始吧!”李信想了一下之后,提出了一个想法来。

“关中各地大户不少,每一户人家都占据了不少的土地,否则的话,应该不会这么快便饱和的。尤其是去年开始实行土地新政之后,从南面各地返回的百姓非常多,可谓是一时间挤满了道途之上。如今看来,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咱们必须得将人往其他的地方分散才行!”徐夫子说道。

“从各地清查田亩的情况来看,关中之地已经是基本上饱和了,如果不开辟新土地的话,恐怕再有人来便将无地可分了。”田亩之事与户部有关,所以,李信将徐夫子找过来商议此事。

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局面,尤其是像天下如今这种局势之下,想要找到一个长治久安之地那实在是太难了。这将成为华山军的一大优势,从而是吸引更多的外地百姓进入,从而是增qiáng民力。

防御体系的完成,也可以保证接下来多年之内华山军军民生产的安全所需。不出大事情的话,基本上来说整个境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足够保持稳定了。

好消息就是,从去年的情况来看,治下各地基本上实现了饱暖,就算是最偏远的地方也已经是实现了自给自足了。从这一点来说的话,也就意味着不用再从长安等地tiáo拨粮食去支援其他的地方了。

就从整体上来看的话,华山军的地盘上面,还是和过往之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人口最多的地方依然是关中以及河东平阳等地,这几个地方也是生产粮食的大户,乃是华山军最重要的粮食来源,可谓是粮仓了。

至此之时,李信心中才算是彻底安定下来。刚好,各地清查田亩之事结束,所有的数据基本上都已经是报上来了。

升平二年承接上一年的太平,所以,整体上来说的话,什么大的事情都没有发生。经过了一年多的修整之后,如今的华山军已经是完全的恢复过来了,各地的粮仓之中已经是积满了粮食,官库之内也都放满了布帛金银。

见到他已经是下定了决心,王猛等人也不再说什么,商量完毕之后,大家便各自回去忙活去了。

而这对于那些负责考核的各部门来说,也算是一个提醒。让他们不敢从中上~下~其~手,行那欺上瞒下之举,否则的话,终有一天会被发现的。

“整体上来说进展还算是顺利,大将军也知道,工部主管的那些事情基本上都是和工程有关。这东西除了技术性之外,还得看时间才行。毕竟,一得看老天爷帮忙不帮忙,二则是不能耽误农时啊!所以,一年到头的话,能够完成的工程其实非常有限。不过,之前所制定的目标,基本上来说都已经是开工了,只是建成尚需时间而已!”老马连忙答道。。

这倒是没有说错,毕竟,搞工程不像是干农活那样,季节相对固定的。每一个工程都不一样,时间有长有短,难度也是有高有低。

李信也理解这一点,所以便说道“工程之事无小事,慢一点都无所谓,总之,是要保证质量与安全才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