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李时珍等名医,年轻时就曾经受过蜀中薛家长辈的指点。
一个是被百姓终日念叨好人的,一个却是让百姓提起来就会痛骂的——谢情伤却让薛星han这个好人之后,给bào君看大门,她不满意也是很正常的。
但当谢情伤从老村长家,拿来几本厚厚的古书,让薛星han拜读过后,她才对bào君的印象彻底地改观。
仰面四十五度角的看着天空,长叹一声,曰:“史书,害我。”
写到这儿,就不得不说说杨广这个人。
杨广,隋文帝次子,母独孤皇后。
581年封晋王,589年任行军元帅统兵伐陈,600年立为皇太、子。
604年即皇帝位,年号大业,在位14年。
《隋书世祖本纪》中有记载隋炀帝:“上美姿仪,少敏慧。”
政绩和bào政都很突出,有人拿商纣王、秦始皇等与他相比,并称三大bào君(一说是夏桀)。
即位之后,对于国政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修建大运河、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开创科举,三征高句丽等。
大运河,科举制度,影响后世千年。
大业十四年三月,炀帝见天下大乱,无法挽回,命修治丹阳宫,准备迁居那里。
只是从驾的都是关中卫士,他们怀念家乡,纷纷逃归。
这时,虎贲郎将元礼等,与直阁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们思念家乡的怨恨情绪,推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宇文化及bī缢隋炀帝。
杨广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用上,由萧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
后,在一电闪雷鸣之夜,炀帝遗体神秘消失。
上述所言,基本都来自代隋而建的大唐。
本为炀帝亲戚的李渊,把大隋取而代之后,为堵住天下百姓之口,当然得大黑,特黑老杨了。
唐朝作为取代隋王朝的朝代,它不可能说自己是造反,而是为了百姓被迫起的兵,所以必须进行抹黑、妖魔化隋朝的末代君主如何如何的bào政,如何如何的昏庸,如何如何的腐败,以至于亡国,以证明唐朝其取代隋朝是顺应天意民生,不是造反。
但大唐只是抹黑老杨的几股势力之一。
除了大唐李氏父子之外,还有几股势力。
自称“正统”的儒家史学观,其实任何时候都是以当朝言行为准则的。
简单的来说呢,就是一帮马pìjīng,怎么符合当朝利益,他们就怎么吹。
由于华夏有个定论,叫做盖棺定论,就是人死后一切定论就定型了,所以至唐开始妖魔化隋炀帝后,以后的历代儒家学者几乎全部是按照唐的理论进行评价。
在他们眼里,隋炀帝就是唐统治者所说的那样,这就是儒家所倡导反对的对象,完全把隋炀帝给否定,给后世帝王作为警示,以证明隋炀帝就是因为bào政,昏庸,腐败等等才导致的亡国,要他们不要重蹈覆辙。
第三股大肆妖魔化杨广的,是稗官野史。
作为官修国史,稗官是没有权利参与修订国史的,往往在民间搜刮一些刻意夸大的奇闻异事,道听途说而自己修史,所以《大业略记》《通史》等等就出来了。
第四股势力,当然就是民间的演义小说了。
市井小民,多为无知,很容易就跟着瞎起哄,因为古代民间不像现在有那么多娱乐可供消遣,就听说书先生说故事,说书先生为往往会刻意的夸张放大,真的事,给说书先生能说成假的,假的事,他能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