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818小说网>历史小说>明鹿鼎记> 【0972 韦爵爷技惊四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972 韦爵爷技惊四座】(2 / 2)

1637-1799*英国共计向**输入白银56637003两!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3.1亿两。

这是一个大概的数,实际上肯定不止。

一定是大于这个数的。

同时,欧洲其他国家,如法国、瑞典、丹麦等,在此一时期也开展对华贸易,使用白银购买**商品。

它们在18世纪共向**派出商船466艘,输入白银总数达38536802两。

除此之外,美国于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第二*,1784*,乾隆四十九*,派遣第一艘商船“**皇后号”来广州贸易,但在18世纪美国基本靠西洋参和皮毛支付**商品货值,输入白银较少,19世纪以后才开始大量输入白银,因此可以忽略美国输华的白银量。

**输入的白银量是不能忽略的。

**在明后期,1567-1644*,共计输入**2亿两白银,用以购买丝织品、瓷器、日用杂货等。

自明后期(1567*)至18世纪末的233*间,从欧洲、美洲、**等地输入**将近5.5亿两白银,即超过2*吨。

这2*吨到底值多少钱呢?

根据2016*10月3日国际白银价格,每盎司19.2美元计算,2*吨白银合美金13545201400.5837元,即135.45亿美元、903.25亿元人民币。

在明后期至清中期的这233*中,每*外国购买**商品而输入**的白银达236*两之巨!

明代**国内白银的开采量。

明代276*中,**国内总共开采白银仅23353326两,*均开采量仅仅8.46*两,尚不及海外白银输入量的一个零头。

明后期至清中期,1567-1840*,不但不存在长时间的闭关锁国,**海外贸易反而持续繁荣,历经三代欧洲强国,而且均保持了巨大的贸易顺差。

在16-18世纪重商主义盛行时期,白银的巨量内流,说明直至工业革命前夕**的工业,特别是丝织业、瓷器业、制茶业生产,就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来说,仍居世界一流水平。

后世有很多历史学家及部分爱好历史的普通公众已经认识到这一点。

但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白银大量流入这一流通领域的现象之上,**看到在白银背后**强大的工农业供给能力才是支撑这一现象的本质。

而近代世界经济体诞生的真正动力,也正是在于白银国际大流动背后所隐藏的**与西欧实体经济中供给—需求的整合与交汇。

在**民间流传一种说法,清末中日甲午战争后,**索要的2亿两战争赔款就是根据明后期从**流入**白银数量计算的。

当然,这是**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想通过战争要回原本属于自己的白银罢了。

很多人只知道**有海禁,不知道宋朝也有海禁。

海禁不是闭关锁国,而是禁止民间私自海贸。

因为政府要垄断海贸的丰厚收入!

而且宋朝官府不但垄断对外海贸,还垄断了手工业,除了传统的盐铁,还有茶、酒、瓷。

到了**,私营工商业已经全面超越官营工商业了,但**官府没能有效地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税收制度,钱都被贪官污吏和地主豪绅们拿走了。

宋朝官府的工商业收入占总收入的70%左右,而**官府的工商业收入差不多只能占到10%。

税收高就代表国家富吗?这显然不是的。

宋朝税收高是因为它税收能力强且税率高,税收占国家gdp的比重很高。

不收税哪来的俸禄养那么多官,冗官。

宋朝的兵民比是历朝之最,还是发工资的募兵制,冗兵。

还得给辽、夏交保护费,冗费。

宋朝事实上是历朝历代搜刮百姓最严重的政权之一,比它还差劲的大概只有那些割据混战的**了。

**是真的穷,但这个穷指的是国家财政。

无论是gdp还是人均gdp还是人均收入还是人均生活水平,**都是比宋朝高的。

不是穷的问题,而是地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封建社会必须是中央集权,建立一个由朝廷能够控制约束的官僚体系,实现区域间的均衡,说白了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拿富地方钱补穷地方,要不国家就得给拖死。

**最为典型,老朱那时候刚打完仗,各地都很穷,他就以土地作为全部衡量标准,制定税收政策,问题在若干*后,由于海禁松弛,南方商业发展不断发展,***了,油水足,而皇帝在北方,对这个情况**切身了解,只是多抽点税。

其实他拿的一点和南方创造的财富相比百足一,这个短视,导致了政策调整出现了相当长一段空窗期。

而小朱、小小朱们有没老朱和他儿子那手腕控制官僚体制,**们趁此机会大捞特捞,与商人勾结成利益集团,甚至自己成为商人,国家要调整税收政策时,立刻跳出来坚决反对,特别是明代官僚中许多决策者都是富裕地方出身。

在问题没激化前,自然不想从自己家割肉,这使朝廷不得不长期用可怜的税收去补剿匪、平叛、灾后重建的窟窿。

随着****,开销越来越大,拖也拖死了。

**和北宋不同在于,北宋的官僚上层大多出身北方,且当时文化上北方优于南方,经济南北差异还**大,这使中央将南方钱抽到北方,北方用输出文化换取可以实现。

至于南宋,就偏安在一隅,靠土地税连个活路都**,只能靠发展商业,而当时的行都在杭州,临安,就是商业最发达地区。

统治者时时刻刻都盯着这个唯一的活路,商业政策变得很务实。

虽然官僚们该拿还拿,因为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贴的紧,贪污金钱占国家的收入的比例远小于**。

这里要说明是比例,不是说南宋官僚比**官僚清廉。

大宋的那个财政总量,单位叫“贯石匹两束”,分别对应的是“钱、谷、布、银、草”。

假如,某*大宋某州府夏税:钱两千贯,粮食两*石,布五千匹、银五百两、草一*八千束。

那么统计下来本*夏税是四*五千五百(贯石匹两束)。

而各个州府加在一起,最后的总数汇总到中央,动不动一亿几千*。

一束草和一两银也根本不等值。

14~17世纪欧洲的新兴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纷纷来到东亚开拓殖民地,发展贸易,明清同他们的交往始于16世纪初。

过去,总将这定性为反抗西方殖民。

但当继续挖掘历史却能察觉到,这背后的问题,远比想象的要多很多。

“陛下,可以由陛下亲自掌管海关税收,全部交给东厂去办,甚至把大明所有水师,都放在东厂下面,不叫监军,直接由太监领军,当初郑和下西洋,领头的不就都是宫中太监吗。”韦宝回答了天启皇帝朱由校的问题。

韦宝的回答,将在场的人都吓了一大跳。

把海关和水师都交给太监把持?

这是大家都想不到的回答。

其实刚才韦宝列了一大堆的数据,说的很清楚,大家都已经有点被韦宝说动了。

唯一疑惑的就是皇帝提出的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