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孙兰兰便找来了十几个妇女开始帮赵小刚栽种起来。
杨树人没想到大棚还没盖起来,赵小刚便着急着栽种了,不过这毕竟是赵小刚的事情他也不好过多的询问。
接下来的几天里,两大堆草莓全部栽种完毕,直接占用了两亩地。
而他订购的黄瓜苗,青椒苗,茄子苗全部也是运送过来了。
孙兰兰跟赵晓玲的带领的队伍也是越来越大起来,一开始十几个,到最后二十几个。
赵小刚弄大棚,种黄瓜的事情也是在村里传开了。
大家虽然都不知道这样弄赚不赚钱,但是赵小刚之前弄松菇,收松菇积攒下来良好的人缘,所以很多人都想跟着赵小刚学习。
刘大壮是最为qiáng烈的,只是听到赵小刚说大棚的价格的时候,很多人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毕竟一个弄不好那就是血本无归的事情,而且赵小刚也是不敢保证百分百赚钱。
半个月后,赵小刚的大棚跟循环系统全部完毕,甚至杨树人亲自多给赵小刚免费干了一天活,帮赵小刚立起了电线杆,通上了电,大棚完全是全自动的,只需要轻轻的按几下按钮,通风,遮阳,采暖,喷guàn全部便可以自动完成。
看着杨树人的工程做的如此好,赵小刚也是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把尾款给结算了。
拿到钱的杨树人高兴的跟赵小刚立了一番保证。
随着赵小刚的大棚弄完之后,之前一些不太确定立场的人又有几个也想跟着弄大棚了。
对此,最为高兴的就是杨树人了,毕竟这都是些钱啊。
王发发也是学着赵小刚的做法,一边弄大棚,一边栽种了黄瓜跟草莓。
草莓是赵小刚问李随风开口要的。
李随风也是很痛快的答应了下来,同时邀请赵小刚有时间去他那里作客。
时间不知不觉的便过去了。
一个月的时间,赵小刚的工作全部安排到位。
吴大桥回来了,学习的时间超出了赵小刚预料,居然用了整整一个月,回来之后的吴大桥立刻便投入了工作。
赵小刚给吴大桥在荷塘边盖了一处竹屋,灯暖夏凉,为此,吴大桥很是感动。
沈家村的松菇收购点也是彻底的关闭了,因为松菇已经收完了。
而山场的文物也已经基本出土完成,本以为文物出土运走之后便可以再利用,但是让赵小刚意外的是,那是多亩的地方居然全部封闭了,同时围绕那十多亩的地方建造一处参观景点。
这样的办法让赵小刚没有想到,但是第一个提出来的居然是姜九蝶。
姜九蝶的超前想法让赵小刚很是佩服,他就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办法。